本次会议特邀行业内多位专家,带来多视角分享,也为国内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杨积文院长深入分析了不同近视阶段不同管理策略,并强调不同年龄下的远视储备量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蝶适(DISC)9同心双焦软镜是一款优秀的近视管理产品,不能因其上市时间短,就认定只是一款补充产品。杨院长表示,在临床上,多数低龄儿童会首选,因为产品设计中有固定的离焦量,可以有更稳定的离焦状态,年龄方面没有相关限制,5岁起就可以建议使用离焦软镜。
左冰教授深度探讨了离焦软镜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雏鸡实验、中期的哺乳动物实验,到后期的临床效果实验,均有着显著的防控效果。他特别强调,蝶适(DISC)9同心双焦软镜以其安全性、有效性、舒适性和便捷性,以及广泛的适用人群,展现出了显著的验配优势。此外,左冰教授还针对蝶适美微透精嵌镂空离焦技术(M.P.E.H.)进行了详细讲解。该创新技术使得镜片的离焦区面积突破性地达到68%以上,不仅有可能达到更好的近视管理效果,通过“小孔成像”原理也保证了良好视觉质量,经过12周的真实世界研究,配戴蝶适美(DISCmate)微透精嵌镂空近视管理镜片,可延缓眼轴增长高达98%。
范真教授深入探讨了阿托品与近视防控需要面对的问题。她分享了阿托品防控近视的可能机制,并指出阿托品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视网膜、脉络膜或巩膜,通过多途径发挥近视防控作用。但是,不是所有人对0.01%阿托品都有一个良好的应答,在用药之后应该及时观察孩子的变化,如果发现应答问题应该及时调整。临床建议:近视孩子先考虑光学矫正与防控,如果应答不好,建议再使用联合药物干预。
钟瑞佳主任分享了《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其中提到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同时出现近视低龄化趋势。发现高附加(+2.50D)多焦软镜在近视控制效果中要优于中附加(+1.50D)多焦软镜,蝶适(DISC)9同心双焦软镜可以做到更高的附加(+3.00D),可以做到更好的防控效果。目前,近视管理技术日益发展,多个研究显示,联合应用的近视防控方案相较单一方案的近视控制效力显著提高。
齐祥坤主任分享了73例蝶适(DISC)患者数据,其中包括角膜塑形镜配戴后转用蝶适(DISC)同心双焦软镜的案例,以及低龄儿童的应用情况。其中,一名八岁患儿在配戴角膜塑形镜三年后转用蝶适(DISC)同心双焦软镜,眼轴增速显著减缓;另一位低龄儿童,原本配戴框架镜四年眼轴增长过快,后改戴蝶适(DISC)同心双焦软镜一年,双眼眼轴增长分别控制在0.13mm和0.08mm,效果令人满意。
纪慧芳主任在配适评估的讲解中,详尽地阐述了几个关键要点,确保了配镜过程的精确与安全。她首先强调,中心定位是评估的基础,要求镜片边缘与角膜缘保持1~1.5mm毫米的适宜距离,确保镜片几何中心精准对位于瞳孔中心,并全面覆盖角膜。其次对于活动度的测量,通过瞬目试验精准评估镜片活动范围应在0.2~0.5mm。此外,在上推实验中,需细致观察镜片下落速度,确保其在40%~60%,有效避免了镜片过松导致的移位风险及过紧造成的不适感,从而在配镜初期就全面排除配戴效果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