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减少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指导儿童青少年做好近视防控工作,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不同阶段防控指引研究,形成了《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分类防控指引》。
《指引》紧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核心风险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举措,涵盖预防、干预、矫治等方面,注重防控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易理解、易推广、易操作等特点,为学校师生和家长提供科学、权威、系统的近视防控指南。
户外活动不能少:
每天日间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可分不同时间段累计。
用眼习惯要正确:
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姿势,坚持做眼保健操。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遵循“三个20”原则。严格管理电子产品使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要求,0 - 3岁婴幼儿别碰电子产品,4 - 6岁学龄前儿童尽量少用,中小学生非学习使用单次不超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1小时,选大屏幕高分辨率的更好。
学习环境要适宜:
充足柔和的照明,适合身高的桌椅,让孩子学习更舒适。
生活习惯要良好: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和含糖饮料。保障充足睡眠,不同年龄段睡眠时间有要求,在幼儿园、小学生每天不低于10小时,初中生不低于9小时,高中生不低于8小时。
健康检查要定期:
建立眼屈光档案,监控屈光度和眼轴变化。
人群特征:
裸眼视力正常,屈光正常,远视储备量在对应年龄参考值范围内,眼轴长度在对应年龄低值以下。
防控措施:
关注视力健康,根据变化动态调整。
人群特征:
裸眼视力正常,屈光正常,远视储备量低于对应年龄参考值下限,眼轴长度在对应年龄低值以上,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高度近视,户外活动少,近距离用眼负担重。
防控措施:
每3 - 6个月验光并测眼轴,按医嘱使用功能性近视防控眼镜或中医适宜技术等干预方法,定期复查调整诊疗方案。
人群特征:
已确诊近视(度数不低于75度),眼轴长度在对应年龄高值以内,每年近视度数增长不超50度。
防控措施:
每3 - 6个月验光并测眼轴,按医嘱使用功能性近视防控眼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或中医适宜技术,年龄超8岁可用角膜塑形镜。
人群特征:
已确诊近视且10岁前发生,眼轴长度在对应年龄高值以上,父母一方或双方有高度近视,每年近视度数增长超75度。
防控措施:
每3 - 6个月验光并测眼轴,关注眼底和眼部健康,按医嘱联合使用多种干预方法,依变化及时调整。
人群特征:
已确诊近视且度数不低于600度或眼轴长度大于26.00毫米。
防控措施:
每3 - 6个月检查屈光度数、眼轴、眼底变化,调整防控策略。必要时定期检查眼压、眼底等,避免蹦极、跳水等高冲击力或高强度运动。
功能性近视防控眼镜包括离焦软镜、离焦框架镜、普通框架镜等,大家在选择离焦产品时请注意选择线下正规渠道且经过一年临床试验的高数据产品。
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声明:本文章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不涉及任何商业目的和广告目的)
“蝶适DISC视光学苑”公众号是眼视光专业人士的专属互动平台,聚焦全球近视管理前沿资讯,展台学术分享课将同步分享,欢迎关注。